宁夏隆德县:奏响人才振兴“引、育、用”三部曲

近年来,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“金钥匙”,深入实施“人才强县”战略,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,聚焦乡土人才建设,靶向施策“引”才、多措并举“育”才、着眼长远“留”才,着力营造“近悦远来、人尽其才”的良好生态,为全面进乡村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。
盛夏七月,隆德县好水乡后海村千亩马铃薯基地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时节。放眼望去,成片的马铃薯田里,洁白的花朵竞相绽放,微风拂过,花浪翻滚,空气中氤氲着泥土的芬芳。田间地头,村民们正围着“土专家”杨志刚,专注聆听他讲解病虫害防治要领。这位与马铃薯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农技专家,每逢农时便扎根田间,手把手指导农户科学种植、调配防治病虫害的药剂,用技术为农民增收保驾护航,他服务的合作社,2024年比2023年的马铃薯亩产平均增产16.4%,净利润达到15万元左右,通过项目的带动,培育的7户科技示范户人均增收1034元。
跨越山海为生命,是救死扶伤的仁心守护,更是医疗技术的无私传递。晨光初晓,隆德县人民医院各科室异常忙碌,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的医疗帮扶团队正通过“专家坐诊”“远程会诊”等方式,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群众身边。他们通过“师带徒”模式,为隆德县培养了一支“带不走”的医疗队伍,实现了从“输血”到“造血”的华丽转身。今年以来,已开展各类医疗服务120场次,惠及群众上万人次。“近年来,隆德县通过返聘、外聘等途径引进了30余名专家,他们在医院开展教学查房500多次,开展手术施教400多例,开展门诊接诊4万多人次,通过他们的有力带教,促进了隆德县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。”隆德县人民医院院长杜青说。
正午时分,阳光透过柳树,斑驳的光影映照在古城墙下,隆德县文博研究馆员刘世友正娓娓讲述着隆德的历史故事。三十载春秋流转,他带领团队完成了5000余份文物档案整理,为2900多件(套)馆藏文物建立了数字“身份证”,让沉睡的文物焕发新生。如今,隆德县博物馆已成为展示隆德文化的重要窗口,年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。“文物保护要把现有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,把收藏在博物馆的文物、陈列在广(袤)大地上的文物遗产、收集在书本里的文化知识传承下去。”隆德县文物管理所所长、博物馆馆长刘世友说。
从“土专家”的科技兴农到“闽宁专家”的智力帮扶,再到文化人才的守正创新,隆德县以“精准引才、精心育才、精诚留才”的多元机制,构建起多层次人才梯队,让人才“活水”激荡乡村振兴的“一池春水”。
来源:隆德县委宣传部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- 评论
- 关注